自動駕駛系統(tǒng)中視覺檢測處理攝像頭視角限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1. 使用不同類型的相機:
前視線性相機:視角較小,一般采用52°左右的相機模組,安裝于車輛前擋風玻璃中間,用于感知車輛前方較遠的場景,感知距離一般為120米以內(nèi)。
周視廣角相機:視場角相對較大,一般采用6顆100°左右的相機模組,安裝在車輛周圍一圈,用于感知360°的周身環(huán)境。
環(huán)視魚眼相機:視角較大,可以達到180°以上,對近距離的感知較好,通常用于泊車場景,安裝于車輛特定位置做圖像的拼接、車位檢測等。
2. 相機標定:
相機標定的好壞直接影響目標測距的精度,主要包括內(nèi)參標定和外參標定。內(nèi)參標定用于做圖像的畸變校正,外參標定用于統(tǒng)一多個傳感器的坐標系,確保感知系統(tǒng)能夠準確理解攝像頭捕捉到的圖像信息。
3. 多傳感器融合:
自動駕駛系統(tǒng)通常不僅依賴攝像頭,還會結(jié)合激光雷達(LiDAR)等其他傳感器。LiDAR輸出的3D點云可以直接用來獲取障礙物的距離和大小,以及場景的深度,與2D圖像進行融合,以充分利用兩者所提供的不同信息。
4. 動態(tài)校準:
針對攝像頭位置可能因車輛運行或顛簸而偏移的問題,感知系統(tǒng)中包含在線標定的模型,常利用消失點或車道線等檢測得到的信息實時更新俯仰角的變化,確保視覺檢測的準確性。
5. 夜間視覺識別:
在夜間或光線不足的情況下,如果沒有激光雷達,可以采用紅外攝像頭進行夜間視覺識別,以實現(xiàn)清晰成像。
自動駕駛系統(tǒng)通過綜合使用不同類型的相機、進行相機標定、多傳感器融合、動態(tài)校準以及采用紅外攝像頭進行夜間識別等方法,來處理攝像頭的視角限制問題,從而提高自動駕駛系統(tǒng)的感知能力和安全性。